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将绿色低碳植入城市肌理
推窗见绿,出门遇园,凝眸是景。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让这样的美好生活成为现实。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将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
建设公园城市,成都正不断营建示范场景,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碳交易日渐繁荣
成都探索碳汇能力提升新路径
4月25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当天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信息正在超大屏幕上实时滚动。
2021年7月,全国碳配额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俗来讲,碳交易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在交易所买卖,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量单位。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正是中国9家环境交易所之一。该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表示,随着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收官以后,企业更加意识到碳排放权的价值,从而愈发关注该市场,未来的碳交易市场会更加活跃、成熟。
建设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离不开绿色生态本底。碳交易繁荣的背后,凸显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方案》中明确提出,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研究设立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
事实上,随着成都“青山绿道蓝网”城市空间形态不断成型,生态碳汇能力也逐步提升,在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力量。
截至去年年底,成都森林覆盖率达40.2%,生态系统碳汇超200万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城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累计建成天府绿道4408公里,超过2100条的社区绿道,启动实施林盘生态管护与修复204个。
智慧绿道初具雏形
让游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有趣
在成都,周末健身有哪些好的方式?骑上自行车,与朋友相约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市民可以欣赏青龙湖的碧水清波,也可以带上自家宠物到萌宠乐园尽情玩耍,还能在郫都区安靖段体验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
2022年开年,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不出公园,就可以绕成都一圈。这个生态价值非凡的城市公园,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活动与场地,让居住环境越发舒心。
除了周边靓丽的风景和齐全的基础设施,科技加码也让这座公园变得更加“智慧”。日前,环城生态公园智慧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启用,这意味着环城生态公园实现了一网统管、统筹调度的智慧运管模式,智慧绿道3.0数字生态初具雏形。
这座环城生态公园有哪些黑科技?记者了解到,当游客靠近湖面或做出其他危险动作时,绊线系统将第一时间检测到,会提醒市民前方危险;游客在公园内遇见任何意外,都可以通过APP、小程序进行一键求助、反馈意见、发表投诉建议等。
还不止这些,通过智慧导览的功能,游客可以避免迷路直达目的地;“找厕所”功能能让游客更加准确找到附近距离最近的厕所;智慧观鸟直播平台,让更多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线观鸟,感受这座城市的生态宜居。
想要更高效运动?在APP或小程序上,还可以一键查找运动场馆、学习运动知识、进行体态评估,智慧跑道还能实时显示每个人的跑步里程、圈数、运动时长,同时捕捉每一位跑步者的精彩运动瞬间,形成十余秒短视频,让运动更有趣。
不仅如此,智慧管理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公园的运营成本。据测算,环城生态公园全环管护费用每年约8亿至10亿元,通过智慧化运营,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30%,降低能源成本10%,每年节省公园维护开支约2.4亿元。
“当前,天府绿道APP、小程序已累计为超过1200万名市民游客提供游玩前、中、后期全流程数字服务,让他们获得公园城市的美好体验,从而提升公园的服务品质。”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低碳办赛事
大运会赛时100%“绿电”供应
当公园城市遇上国际赛事,绿色低碳办赛成了大运会“主旋律”。
“我们在筹备之初便确立了‘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和‘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先期已推动出台《成都大运会碳中和工作方案》,努力把绿色低碳管理理念贯彻到大运会赛事各阶段全过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表示,成都明确了“源头减碳、过程评估、末端中和”的实施路径,并围绕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等方面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绿色低碳措施,力争实现成都大运会“碳中和”目标。
“我们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加快完善相关电力基础设施,已累计建成投运156个配套项目。”四川水电资源丰富,在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竞赛场馆中,来自四川甘孜州、凉山州等大山深处的水电、风电或光伏电,将通过强大的电网和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实现成都大运会赛时100%“绿电”供应。
不仅如此,成都大运会秉持“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换、能租的不买、能借的不租”,实行低碳建馆。记者了解到,大运会49个赛事场馆仅13个为新建,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改造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措施,优先采购使用绿色建材产品,场馆竞赛器材以赞助、租赁为主,所有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同时,成都推动具备条件的场馆设立能源管控中心、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高效、低耗、稳定照明系统。”杨斌平介绍说。
环保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地面,地下也暗藏乾坤。在成都市新都区香城体育中心,已建成雨水回收系统,场馆外一周都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结构地面,这种黑科技不仅能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持续保持路面干爽,还能将雨水自然留存。留存的雨水经过回收系统处理,又可以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全年可节水3000吨以上。
转载网站:澎湃新闻
转载网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14826